期货龙听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期货书院 > 财经类书籍 > 27个重要宏观经济指标解读

27个重要宏观经济指标解读

27个重要宏观经济指标解读-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

2020-05-1627个重要宏观经济指标解读
可能很多人并不明白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这个概念的具体含义,事实上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也称为金融宏观调控,这是指央行为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其他宏观金融变数而
 可能很多人并不明白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这个概念的具体含义,事实上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也称为金融宏观调控,这是指央行为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其他宏观金融变数而掌握的货币政策工具,并通过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然后再通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达到其政策目标和完成各种重任的完整体系。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不论他们采取何种社会制度和经济管理体制,其中央银行调控力度和广度肯定也会有一定的不同,但是各个国家所采用的调控体系都具有一个一般模式,具体可以分为直接型、间接型和过渡型3种类型。

1.直接型调控模式

如果一个国家对本国的宏观经济采取直接管理的体制时,那么该国的中央银行所进行的金融宏观调控方式就只能是运用指标管理和行政命令来进行了,这时该国的中央银行会通过强制性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来直接控制现金流通量和银行系统的贷款总量,用这样的方法来达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在国际上,曾经使用这种方式的国家有苏联、东欧的一些国家,我国在1979年以前对经济的管理也是采用这种模式。

当今国际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前都采用过这种模式。从本质上说,这种模式和高度集中型经济模式下以实物管理为主的直接控制的经济体制是相适应的。在这种体制中,中央银行在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于是就造成各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对中央银行有很强的依附性。

所以,使用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来控制货币的供给量通常会取得比较好的预期效果。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预期效果,就是因为当指令性计划制定以后,中央银行就会动用行政手段来强制执行。

只要中央银行不突破自己先前的计划,不增拨信贷资金,也不迫加货币发行的话,整个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就不会突破预定的指标。只是,这种方式也有很大的弊端,尤其是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过程中,这种直接型调控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它没有充分地维护广大基层银行的自主权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也没有充分发挥信贷、利率杠杆对经济的有效调节作用;与此同时,还因为管理办法不灵活,有时可能会造成经济波动和决策失误,当解决问题的时候又容易出现“一刀切”、“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等弊端。

2.间接型调控模式

该模式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比较早,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开始采用这种模式。

间接型调控有这些方面的特点:它需要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必须有成熟的、具有较大规模的金融市场;当中央银行在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时候,也可以适当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市场进行直接控制;可以较好地尊重微观金融主体的自主权;能较好地抑制经济波动,保持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3.过渡型调控模式

过渡型调控模式是指由直接型向间接型过渡的模式。这种经济管理模式通常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采用的。这是因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虽然拥有市场经济体制,可是国家的整体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低,金融市场不成熟,同时还存在财政、外汇等方式的赤字及严重的通货膨胀等问题,所以这些国家采用过渡型的调控模式就可以对经济采取一些直接的控制手段。

从我国的实情来说,目前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已从原来的直接管理体制过渡到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相结合的双重管理体制。国民经济要健康运行,单单靠市场调节还是不够的,所以国家既运用经济手段,同时也运用行政手段进行调控,尤其是在宏观失控的情况下,国家采用一些直接控制手段能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