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龙听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期货书院 > 期货类书籍 > 《手把手教你炒期货》

《手把手教你炒期货》

手把手教你炒期货:5.1 常用分析理论

2020-04-12《手把手教你炒期货》
1、波浪定律

【一】波浪理论的基础篇
波浪理论的四个基本要点。
1、股价指数的上升和下跌将会交替进行。
2、推动浪和调整浪是价格波动两个最基本型态,而推动浪(即与大市走向
1、波浪定律

【一】波浪理论的基础篇
波浪理论的四个基本要点。
1、股价指数的上升和下跌将会交替进行。
2、推动浪和调整浪是价格波动两个最基本型态,而推动浪(即与大市走向一致的波浪)可以再分割成五个小浪,一般用第1浪、第2浪、第3浪、第4浪、第5浪来表示,调整浪也可以划分成三个小浪,通常用A浪、B浪、C浪表示。
3、在上述八个波浪完毕之后,一个循环即告完成,走势将进入下一个八波浪循环。
4、时间的长短不会改变波浪的形态,因为市场仍会依照其基本型态发展。波浪可以拉长,也可以缩细,但其基本型态永恒不变。
总之,波浪理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八浪循环"。

【二】波浪理论的几个基本要点。
1、一个完整的循环包括八个波浪。
2、波浪可合并为高一级的浪,亦可以再分割为低一级的小浪。
3、在1、3、5三个波浪中,第3浪不可以是最短的一个波浪。
4、假如三个推动浪中的任何一个浪成为延伸浪,其余两个波浪的运行时间及幅度会趋一致。
5、第四浪的底(或顶)不可以低于第一浪的顶(或底)。
6、经常遇见的回吐比率为0.382、0.5及0.618。
【三】波浪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的一些技巧
每张小的浪型图上都有一个字:“推”表示推动浪;“调”表示调整浪;“弹”表示反弹浪;
技巧一:
一三五浪可加长,每段细分五小浪;
另有等长九段波,顶底不连通道长;
三三相隔十五段,五三交错亦寻常;
波起浪伏有形状,常见上斜与扩张;
喇叭斜三现一浪,二浪之后走势强;
五浪若是此模样,分批减磅远危墙;
a浪止住回头看,a 3a5不一样;
三波之字双回撤,五波右肩做b浪;
回撤二次分三五,三波弱来五波强;
b浪右肩a-b-c,轻仓快手捕长阳;
技巧二:
调整浪型有三种,之字平坦三角型;
之字三段abc,5-3-5浪要记清;
特殊情况双之字,七波两个之字型;
平坦都是三三五,略与之字有不同;
九种变形不复杂,区别尽在bc中;

技巧三:
无论直三与斜三,浪型间隔皆3-3;
不管扩张与收缩,万变不离是五波;
三角整理四形态,怎么进去,怎么出来;

技巧四:
双三特例七段波,两波调整来组合;
待到整固突破后,上下波澜皆壮阔;

将波浪理论归结为“四个三”,即:“三铁律、三原则、三意外、三难点”。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一、三铁律
1、2浪回调不能低于1浪起点;
2、3浪不能最短,虽然可以不必是最长;(此点颇经典,好比说:不能黑,只能白,即使不白也只能是灰白,总之不能黑)
3、4浪不能与1浪重叠,即4浪回调不能低于1浪高度。
二、三原则
1、交替原则。即修正波呈现交替现象,如2浪为锯齿,则4浪可能为平台型或三角形等,反之亦然;在时间上也存在此现象,2浪急剧回调,则4浪可能长时间复杂调整,反之亦然;复杂程度上,2浪简单,则4浪复杂,反之亦然。
2、费波纳奇原则。即波动比率呈现费波纳奇数列。如:3浪为1浪的1.618、2.618…;2浪回调为1浪0.382、0.5、0.618;4浪回调为3浪的0.382、0.5;5浪为1~3浪的0.618等等。。。在时间上同样呈现此原则。
3、修正波纵深原则。用来衡量修正波回撤幅度,通常修正波会达到小一级别4浪低点附近。
三、三意外(或称三例外)
1、4浪与1浪重叠。在出现倾斜三角形时例外。
2、推动浪中5浪未必高于3浪(修正波中C浪之5浪未必低于3浪)。此点波浪理论称之为失败的5浪,或未完成的5浪。本人归结为意外,在于提醒自己。
3、修正波未必低于推动波。即2浪(或4浪)结束时低点可能高于1浪(或3浪)。其实此点即修正波呈现强势平台整理,波浪理论有论述,本人归结为意外,同样在于提醒自己,以免将2浪当做3-1,将4浪当做5浪。
四、三难点
1、推动波之延伸。难在不知何时会出现延伸浪,出现在那一波,是1、3、还是5?虽然波浪理论说多数出现在3浪延伸,但你又怎能知道会一定出现,而且会延伸几次,没准还会有9浪呢!
2、修正波之幅度。虽然修正波无非锯齿型、平台型、三角形,但是锯齿完了还会有双锯齿,平台有可能是两个或三个,A、B、C之后来一个X,接着又是A、B、C,怎么办?如果你把X当做浪1,不就惨了!
3、波浪理论在中国。虽然有人说波浪理论揭示了自然法则,但是拿中国股市来数浪,你会发现太难了。比如,好多股票上市就跌,绵绵不休,你知道怎么数?还有人说中国股市是3浪推动、5浪调整,你信吗?还有,有的庄股表演高台,连续十几个跌停,怎么数?
    波浪理论是技术分析大师 R•E•艾略特(R•E•Elliot)所发明的一种价格趋势分析工具,它是一套完全靠而观察得来的规律,可用以分析股市指数、价格的走势,它也是世界股市分析上运用最多,而又最难于了解和精通的分析工具。
    艾略特认为,不管是股票还是商品价格的波动,都与大自然的潮汐,波浪一样,一浪跟着一波,周而复始,具有相当程度的规律性,展现出周期循环的特点,任何波动均有迹有循。因此,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性的波动预测价格未来的走势,在买卖策略上实施适用。
    1.波浪理论的四个基本特点
     1) 股价指数的上升和下跌将会交替进行;
     2)推动浪和调整浪是价格波动两个最基本型态,而推动浪(即与大市走向一致的波浪)可以再分割成五个小浪,一般用第1浪、第2浪、第3浪、第4浪、第5浪来表示,调整浪也可以划分成三个小浪,通常用A浪、B浪、C浪表示。
     3)在上述八个波浪(五上三落)完毕之后,一个循环即告完成,走势将进入下一个八波浪循环; 
     4)时间的长短不会改变波浪的形态,因为市场仍会依照其基本型态发展。波浪可以拉长,也可以缩细,但其基本型态永恒不变。 总之,波浪理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八浪循环”
    2.波浪的形态
    那么,如何来划分上升五浪和下跌三浪呢? 一般说来,八个浪各有不同的表现和特性:
   第1浪:
       (1)几乎半数以上的第1浪,是属于营造底部型态的第一部分,第1浪是循环的开始,由于这段行情的上升出现在空头市场跌势后的反弹和反转,买方力量并不强大,加上空头继续存在卖压,因此,在此类第1浪上升之后出现第2浪调整回落时,其回文件的幅度往往很深;
       (2)另外半数的第1浪,出现在长期盘整完成之后,在这类第1浪中,其行情上升幅度较大,经验看来,第1浪的涨幅通常是5浪中最短的行情。
    第2浪:这一浪是下跌浪,由于市场人士误以为熊市尚未结束,其调整下跌的幅度相当大,几乎吃掉第1浪的升幅,当行情在此浪中跌至接近底部(第1浪起点)时,市场出现惜售心理,拋售压力逐渐衰竭,成交量也逐渐缩小时,第2浪调整才会宣告结束,在此浪中经常出现图表中的转向型态,如头底、双底等。
    第3浪:第3浪的涨势往往是最大,最有爆发力的上升浪,这段行情持续的时间与幅度,经常是最长的,市场投资者信心恢复,成交量大幅上升,常出现传统图表中的突破讯号,例如裂口跳升等,这段行情走势非常激烈,一些图形上的关卡,非常轻易地被穿破,尤其在突破第1浪的高点时,是最强烈的买进讯号,由于第3浪涨势激烈,经常出现“延长波浪”的现象。
    第4浪:第4浪是行情大幅劲升后调整浪,通常以较复杂的型态出现,经常出现“倾斜三角形”的走势,但第4浪的底点不会低于第1浪的顶点。
    第5浪:在股市中第5浪的涨势通常小于第3浪,且经常出现失败的情况,在第5浪中,二,三类股票通常是市场内的主导力量,其涨幅常常大于一类股(绩优蓝筹股、大型股),即投资人士常说的“鸡犬升天”,此期市场情绪表现相当乐观。
       第A浪:在A浪中,市场投资人士大多数认为上升行情尚未逆转,此时仅为一个暂时的回档现象,实际上,A浪的下跌,在第5浪中通常已有警告讯号,如成交量与价格走势背离或技术指针上的背离等,但由于此时市场仍较为乐观,A浪有时出现平势调整或者“之”字型态运行。
       第B浪:B浪表现经常是成交量不大,一般而言是多头的逃命线,然而由于是一段上升行情,很容易让投资者误以为是另一波段的涨势,形成“多头陷井”,许多人士在此期惨遭套牢。
       第C浪:是一段破坏力较强的下跌浪,跌势较为强劲,跌幅大,持续的时间较长久,而且出现全面性下跌。
    从以上看来,波浪理论似乎颇为简单和容易运用,实际上,由于其每一个上升/下跌的完整过程中均包含有一个八浪循环,大循环中有小循环,小循环中有更小的循环,即大浪中有小浪,小浪中有细浪,因此,使数浪变得相当繁杂和难于把握,再加上其推劫浪和调整浪经常出现延伸浪等变化型态和复杂型态,使得对浪的准确划分更加难以界定,这两点构成了波浪理论实际运用的最大难点。
    3.波浪之间的比例
    波浪理论推测股市的升幅和跌幅采取黄金分割率和神秘数字去计算。一个上升浪可以是上一次高点的1.618,另一个高点又再乘以1.618,以此类推。 另外,下跌浪也是这样,一般常见的回吐幅度比率有0.236(0.382×0.618),0.382,0.5,0.618 。   
    4.波浪理论内容的几个基本的要点
    (1) 一个完整的循环包括八个波浪,五上三落。
    (2) 波浪可合并为高一级的浪,亦可以再分割为低一级的小浪。
    (3) 跟随主流行走的波浪可以分割为低一级的五个小浪。
    (4) 1、3、5三个推浪中,第3浪不可以是最短的一个波浪。
    (5) 假如三个推动论中的任何一个浪成为延伸浪,其余两个波浪的运行时间及幅度会趋一致。
    (6) 调整浪通常以三个浪的形态运行。
    (7) 黄金分割率奇异数字组合是波浪理论的资料基础。
    (8) 经常遇见的回吐比率为0.382、0.5及0.618。
    (9) 第四浪的底不可以低于第一浪的顶。
    (10)波浪理论包括三部分:型态、比率及时间,其重要性以排行先后为序。
    (11)波浪理论主要反映群众心理。越多人参与的市场,其准确性越高。    
    5.波浪理论的缺陷
    (1)波浪理论家对现象的看法并不统一。每一个波浪理论家,包括艾略特本人,很多时都会受一个问题的困扰,就是一个浪是否已经完成而开始了另外一个浪呢?有时甲看是第一浪,乙看是第二浪。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看错的后果却可能十分严重。一套不能确定的理论用在风险奇高的股票市场,运作错误足以使人损失惨重。
    (2)甚至怎样才算是一个完整的浪,也无明确定义,在股票市场的升跌次数绝大多数不按五升三跌这个机械模式出现。但波浪理论家却曲解说有些升跌不应该计算入浪里面。数浪(Wave Count)完全是随意主观。
    (3)波浪理论有所谓伸展浪(Extension Waves), 有时五个浪可以伸展成九个浪。但在什么时候或者在什么准则之下波浪可以伸展呢?艾略特却没有明言,使数浪这回事变成各自启发,自己去想。
    (4)波浪理论的浪中有浪,可以无限伸延,亦即是升市时可以无限上升,都是在上升浪之中,一个巨型浪,一百几十年都可以。下跌浪也可以跌到无影无踪都仍然是在下跌浪。只要是升势未完就仍然是上升浪,跌势未完就仍然在下跌浪。这样的理论有什么作用?能否推测浪顶浪底的运行时间甚属可疑,等于纯粹猜测。
    (5)艾略特的波浪理论是一套主观分析工具,毫无客观准则。市场运行却是受情绪影响而并非机械运行。波浪理论套用在变化万千的股市会十分危险,出错机会大于一切。
    (6)波浪理论不能运用于个股的选择上。
五.波浪理论要点
    1. 完整的牛市周期(一个完整的循环)由8浪构成,其中先是5浪上涨,后是3浪下跌。
    2. 如果当前趋势与比它更高一层次的趋势方向一致,则划分成五浪结构。
    3. 调整始终以三浪结构出现。
    4. 有两钟简单的调整形态,锯齿形(5-3-5)和平台形(3-3-5)。
    5. 三角形通常出现在第四浪,并且总是发生在最后一浪之前,也可以出现在调整浪b浪中。
    6. 既可以把波浪组合成更长的波浪,也可以把波浪细分为更短的波浪。
    7. 有时某一主浪会延长,那么,另两个主浪则在时间和幅度两方面相当。
    8. 菲波纳奇数列是艾略特波浪理论的数学基础。
    9. 波浪的浪数序列服从菲波纳奇数列。
    10.菲波纳奇比数和回撤可以用来确定价格目标,最常用的回撤比例是62%,50%,和38%。
    11.交替规则警示我们,不要指望同一类形态连续出现。
    12.熊市不应当跌破前一轮牛市的第四浪底部。
    13.4浪不可与1浪有重叠(在期货市场不严格如此)。
    14.艾略特波浪理论由波浪形态、比数、以及时间三方面组成,其重要程度依序降低。
    15.该理论原本用于股市平均价,在个股市场并不同样有效。
    16.该理论在具有广泛参与的市场上,表现最好。
    17.该理论应用于商品市场的主要不同点是,这里的新牛市往往容纳于旧牛市的价格范围之内。
    总之我以为艾略特波浪理论很可能是最兼包并蓄的技术方法了,它是建筑在更经典的技术,如道氏理论和传统的图表分析方法上的,绝大部分价格形态都可以用艾略特波浪结构加以解释。然而我们绝不能死板硬套,无视其它技术方法,给自己数不出的市场变化勉强加上艾略特形态,结果可想而知。我的经验是数不出来不强数,此时应考虑其它技术方法,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

六.波浪研究心得(1)
    波浪的数:5+3=8+(5+3)+5=21+(5+3+5)=34+(21+13)+21=89+(21+13+21)=144+(89+55)+89=377……
    一个完整的循环包含八个波段:五波的驱动波与三波的修正波。
    八波循环+八波循环+五波走势=比较大层级的五波走势+三波修正波=比较大层级的完整循环。
    每个驱动波当中同方向走势的波段组成份子(例如1、3、5波)与一个完整循环的每一个完整波段组成组成份子(例如1+2波,或是3+4波),本身都是较大层级的缩小版。
    波浪有两种;驱动波与修正波,驱动波是波段走势与它所处的较大层级波段走势相同,修正波则与较大层级波段走势相反。
    波浪理论的基本重要趋势:一个较大趋势同向的市场走势,会以五波的型态来发展,而拉回的走势则会以三波的型态发展,不论层级大小为何,都是如此。
    每一个波段都含有次一级的波浪。
    要精确指出一个发展中波段的层级,可能是办不到的,尤其是一个新波段一开始的次级波。
    决定层级的因素并不是特定的价格或特定的时间长度,而是形式,而形式是随着价格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精确看出波段的层级,并不代表就能成功做出预测,真正最重要的是要看出相对的层级关系,才能成功做出预测。(自我研判;如第二波对第一波修正幅度0.618及其特性,第四波对第三波修正幅度0.382及上一级第四波的低点……以此类推)
    趋势波;与较大层级波浪同向行进的波段,就是趋势波(1、3、5、A、C)。
    反趋势波;与较大层级波浪反向行进的波段,就是反趋势波(2、4、B)。
    波浪理论定律:1. 第2波的最低点绝对不会低于第一波的起点。2. 第3波绝对不会是最短的一个波段。3. 第4波的最低点绝对不会低于第1波的最高点。而称之定律是绝对不会有例外产生。
    波浪的特性:波浪的特性称为准则,而准则就不是「绝对不会」被违背,这与「定律」有所不同。
    驱动波有二种;推动波及倾斜三角形。
    推动波的准则包括扩延、未完成的第五波、交替、均等、轨道、波浪特性、比例关系分析。
    扩延
    大部份的推动波都会发生艾略特所谓的扩延。
    推动波的三个次级波只有其中一波会产生扩延现象。
    扩延波的次级波的波幅及时间,几乎与较大层级推动波的其它四个没有发生扩延的波段波段相同,形成一个大小类似的九波波浪。在九波的序列当中,通常很难看出哪一个部份是扩延波。而九波和五波在技术分析上的意义是相同的。
    第一波和第三波的长度相同,则第五波很可能会扩延。如第三波发生扩延,则第五波会和第一波一样是个简单的结构,不会产生扩延现象。
    在股票市场中,最常发生扩延现象的是第三波,这在实时的波浪判读尤其重要,不过要连同推动波的这两条定律-第3波不是最短的一波,第4波低点高于第1波一并考虑。
    要养成习惯将第三波为扩延的可能状况及早标示出来。
    除在期货市场的多头市场之外,第五波发生扩延是相当罕见的。
    未完成的第五波
    第五波未能超出第三波的顶部。
    未完成第五波往往会出现在特别强劲的第三波之后。
    倾斜三角形
    倾斜三角形分为:末端倾斜与前端倾斜。
    倾斜三角形很少会以一个未完成的第五波来结尾。
    末端倾斜发生在第五波,如前一波的走势呈现快速拉升或落底的情形,第五波末端倾斜就常会发生。
    末端倾斜也可能发生在修正波三波之C波但机率非常小。
    在双重三波及三重三波末端倾斜只会出现在最后C波的位置。
    末端倾斜出现的地方都是较大型态的波浪结朿的位置,它的出现代表市场的主要走势至此已呈现疲软状态。
    当出现倾斜三角形之后,接下来的走势就会出现重大变化。
    倾斜三角形的量是逐渐往内收敛,若第5波产生突破,成交量相对增加后,这种型态就会结朿了。
    在上升趋势出现倾斜三角形,通常会出现剧烈回档,至少会下跌到倾斜三角形开始形成时的水准。如出现在下跌趋势倾斜三角形,通常会出现大涨的格局。
    在第五波里,不论是第五波的扩延波,未完成的第五波,或者是倾斜三角形,若出现时其结果是市场即将出现大逆转。不过这三个现象的其中两个同时发生在不同层级的波浪时,市场走势就不会发生大逆转。
    前端倾斜是一种变种,偶尔会出现在推动型1波或锯齿型A波,其中次级波以5-3-5-3-5的波型,这代表持续前进的意思。
    前端倾斜主要辨别的特征是,第一波与第二波价格的升幅与速度会扩大,而第三波第五波则价格有明显的缓步改变。
七.波浪理论研读心得(2)
    修正波的型态有时候很难看得出来,往往要等到它发展完成后才看得出它的型态,因此须用点耐心。
    修正波绝对不会是五波的型态,如修正波出现五波,这绝不会修正结朿,这只是修正的一部份而已。
    修正波有两类型:急剧修正波与侧边修正波。
    修正波的四种型态:锯齿型、平台型、三角型、综合型。

 

    锯齿型分单锯齿、双锯齿、三锯齿。
    锯齿型的B波明显低于A波的起始点。
    锯齿有时会一连出现两次,最多一连出现三次,而以三波作为连接。
    在推动波当中,第2波经常出现锯齿型,而第4波则很少出现。
    连接波以W-X-Y-X-Z表示。
    平台型分常态型、扩张型、强势型。
    平台型之三种型态区分在于B波,不穿头、穿头,破脚之差别,常态型小破脚、扩张型大破脚、强势型不破脚。
    平台型修正波往往会发生在主要走势很强劲的时候,所以在它的前后几乎一定会出现扩延的现象。
    如果市场走势越强劲,平台修正的时间就越短。
    在股市里出现强势平台型的例子并不多,在辨别强势平台修正波时,前后的推动波也是重要的判断依据。
    当市场上的成交量减少,价格波动减少,通常会随之发生侧边横向波动,而三角形态就是反映这种波动背后的力量。
    三角型态可分成两种:收敛(对称、上升、下降)和扩张(比较罕见)。
    三角形的E波超过A-C线的情形比较常见。
    收敛三角形里的B波会超过A波的起始点,称之强势三角形。
    三角形出现的时间通常在:与一大级走势同向的最后一个趋动波之前。如推动波第4波、ABC三波结构中的B波、双锯齿、三锯齿、综合波里的X波。
    在综合型修正波中,三角形只会出现在最后一波的位置。
    三角形出现在第2波的位置极为罕见,除非是以双重三波型态出现。
    第4波如出现三角形,则第5波就经常会呈现急拉的情形,而拉升的幅度最大可达三角形最宽的距离。而走势急促的急拉情况可能是一个末端倾斜,在走势强劲的市场中,不会出现飙升,而是会出现一个延长的第5波,所以三角形之后攀升的过高,就可能是一个延长波。
    将收敛三角形的上下两条边界线延长在未来某个点上产生交会,而这个交会点通常也是市场即将产生大变化的转折点。
    综合型在组合时,通常是以两种不同的型态交替组合而成。
    推动波扩延波数计算5+4+4+4,综合型波数计算3+4+4+4。

    在一个完整循环波浪型态的结朿位置并不是在波动过程中价格最高或最低位置,则这个结朿位置就称为「正统」顶点或底点。如未完成的第5波,扩张平台型的B点之前A点之起始点。找出正确的「正统」顶点或底点,才能成功做出分析及推测一个波段的长度与时间。

    如果一个扩延的第五波在一个较大层级的第五波之内结朿,接着即将产生的空头市场若不是以一个扩张平台型态开头,就是整个空头市场是一个扩张平台型,而这个扩张平台中,A波的规模会比C波小很多。

    交替原则应应用于第2波与第4波、A波与B波的型态交替,不论多头或空头都依此进行。
    不论是多头还是空头,都一如交替原则所预期的。急剧的修正波绝对不会出现价格的新高(低),而且几乎一定是锯齿波(单锯齿,双锯齿,三锯齿),而侧边修正则通常会出现价格的新高。
    在修正波第四波的位置上出现一个常态三角形(没有出现价格的新高[低]点),急剧的修正波就不会出现了
    如果一个修正波的A波是以平台型的a-b-c结构开始,那么B波就会出现一个锯齿的a-b-c结构,反之亦然。
    如果一个大修正波的A波是一个简单的a-b-c锯齿型,那么B波就会出现一个复杂的a-b-c锯齿型,以形成一种交替,有时候C波甚至会更复杂。
    由简而繁的交替情况比较常见,由繁而简的交替则比较少见。
    修正波深度主要准则:修正波-尤其如果他们是第四波时-往往最多会下探到前一个次一级第四波的区间内,通常大多会接近该第四波的终点水准。
    第五波扩延后的走势准则:第五波发生扩延,接下来修正波将会很剧烈,而且会下探到这个扩延波的第二波的低点,有时候修正波会到此结朿。
    一个扩延波的第二波低点通常会落在或接近前一个属于大一级波浪的第四波价格区间。

上升五浪和下跌5浪的心路历程
    市场的走势影响到了股民的盈亏,也就影响到了每一位市场参与者的切身利益,必然伴随着市场参与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的冲突。如果我们能够多了解一些市场参与者的心理演变过程,多了解一些市场的转变过程中的常见错误,那么就能在操盘过程中少犯错误,这对我们特别有意义。在上升五浪中,每一浪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心理感受,我们的情绪也会伴随着五浪的上涨而逐渐地改变。
上升一浪:经过了一波大跌以后,在多次投资失败后割肉,投资越来越谨慎。在吸取了经验教训以后形成了空头思维,对熊市下跌的恐慌记忆犹新,心有余悸,做事越来越小心。在行情上升初期,对行情的上涨半信半疑,甚至在心理上仍然处于下跌行情的恐慌之中,没有打算参与炒作,只观察不参与是基本的投资策略,以拒绝参与的态度来看待第一波上涨行情。
回调二浪:第一波上涨行情能上涨多高不清楚,可能与以前的筹码密集区有关,也可能与技术阻力位有关。当行情在上涨以后开始回调了,心里多少有一些安慰感,庆幸自己没有被行情勾引进去,有些幸灾乐祸。总的感觉是,面对前面的上涨行情有疑问,不看好,才没有买入上当受骗,心里乐滋滋的。当第二浪回调没有过新低时,可能产生双底的感觉,但这时由于习惯性思维,仍然决定空仓等待,无所作为。
上升三浪:行情开始在二浪底部慢慢地盘升起来,心里仍然怀疑,甚至可能认为这是回调浪的反弹子浪,仍然决定不参与。行情在不经意之间涨过了第一浪的顶点时,突然发现K线形态耳目一新,形成了向上的突破形态。于是开始承认自己可能看错行情了。在行情向上突破以后一路轰轰烈烈地快速上涨,很容易让场外的人激动,眼睛一亮,立马进场空翻多。所以市场参与者多数会在第三浪中上升过第一浪顶点以后买入,都属于创新高买入法,或者称为追涨趋势买入法。买入以后行情继续大幅上扬,心里美滋滋的,情绪比较高涨。伴随着行情的上涨浮动利润越来越多以后,对未来行情也充满了信心。这时,心情越来越放松,越来越看好后市,在不知不觉中从空头思维也转变成了多头思维。每一次行情上涨,每唱一次多头行情,都会加强训练多头思维,强化多头思维,慢慢地变得自我膨胀,信心也高涨起来。
回调四浪:在行情冲高回落时,由于处在盈利状态下,股民一般不会恐慌,心理比较安定。所以第四浪回调时一般不会造成恐慌,持股比较稳定,深幅下跌意义不大,多数情况下以长时间的整理来消耗持股者的意志。在这个时期看多的人仍然是大多数投资者。
上升五浪:经过第四浪的宽幅整理以后,行情又开始向上突破上涨。由于第三浪进场的人都持股盈利,心情比较愉快,一路高歌,完全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忘记了风险,根本没有了风险意识。心里只想着一件事件,相信行情会上涨到某某点,计算出自己能赚多少钱,经常幻想这波行情能赚多少钱,容易陷入富裕的梦境。
下跌五浪心理演变:
下跌第1浪:在人们欢呼时,整个市场进入了热烈期,市场会在大家最高兴的时候谢幕。所以,如果当自己对未来的行情充满信心时,当市场上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都激情满怀地看好后市时,多半行情已经走到了尽头。所以在上升五浪中,人们最兴奋,情绪最高涨。这时我们反而要有安定的心,要有风险意识,不要忘记欢呼后面的风险。下跌第1浪多半在大家看好后市时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开始人们只认为是短线回调,持股不动,不愿意平仓出来。因为大家都在想未来还有更大的行情,现在平仓不合算。随着行情的下跌,赢利变得越来越小,有些人已经开始亏损了。但市场上多头气氛仍然浓厚,大多数人仍然认为牛市还没有完。尽管这样,行情的下跌必然会让盈利减少,亏损增大,所以心理压力会越来越大,有部分人在心理压力承受不了时只好出来,多半这类要割肉在地板价上。所以如果你遇到了下跌行情,最好第一时间出来,不要在承受不了时割肉,多半割肉在地板价上。
 反弹第2浪:当人们在下跌1浪中承受不了时,下跌幅度已经比较大了,市场中已经有一部分人承受不了,只好割肉出来。也许是巧合,经常发现这样的事情,在最后承受不了只好选择平仓出场的人最容易割肉在地板价上。所以,如果你第1下跌浪开始没有出来,可选择反弹行情出现以后出来。因为当你承受不了第一浪下跌时,多半行情就要开始反弹了。所以道升认为,面对下跌行情最好主动撤退,不要让行情逼着我们撤退。因为被动性撤退很容易出错,踏空反弹行情。最好的做法是,当行情开始下跌时,可以在上一波上涨行情通道上画一条通道支撑线,行情一旦跌破了通道支撑线就可以选择主动性止赢,不必等到心理上承受不了时才考虑平仓出逃。在第1波深度下跌里,一旦涌出了被动性的割肉盘,反弹行情才可能开始。随着反弹的进行,人们的心理压力有所减轻,但看到下跌幅度已经比较大了,开始后悔为什么不第一时间出来。随着反弹的进行,反弹的能量和力度越来越小,越来越弱,持股者又开始处于矛盾和焦虑之中。看行情好像反弹高度已经差不多了,再继续上涨已经不容易,是平仓还是持股?这是摆在每位持股人面前必须要选择的内容。如果持股者已经解套,或者仍然处于盈利状态下,他会很轻松地选择平仓了结。而对于多数已经被套牢的股民来说,他们从心里面不想平仓,至少不太乐意平仓走人,还想再看一看,再望一望,再等一等,看是否行情还有希望继续上涨。正是在这个时候,操盘风险越积越大,是风险最高的时候之一。我有一个经验教训,当行情上涨不了的时候必然会下跌,千万不能再有幻想,有了幻想就会造成不必要的亏损。
下跌第3浪:正当人们在犹豫不决中时,行情开始慢慢地向下盘过MA线,使K线落在MA线之下。这是行情正在做跳水以前的准备动作。如果你看到了这样的走势,一定不能再犹豫了,第一时间出来,才能逃出大跌和巨大的亏损。行情常常会以跳水的方式向下猛烈突破,让犹豫不决的人目瞪口呆,不知道怎么办。他们一边观察一边后悔一边感叹,就这样在行情的快速下跌中什么事也没有做,眼睁睁地看着行情下跌,完全失去了行动能力,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当行情终于再次深幅下跌以后,又迎来了企稳整理平台,才让持股者喘了一口气。持股者开始感叹,第一波下跌没有出来可惜,第二波反弹没有出来也可惜,现在再次深幅大涨更可惜,行情越跌越深,亏损越来越严重,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恨不得想跳楼自杀。于是看着K线图越来越后悔,又拍桌子又打墙,责问自己为什么当初不出来?于是后悔得呜呜地哭了出来。。。。于是发誓赌咒下次大跌一定要第一时间出来。。。
整理4浪:经过了“下跌3浪”快速深幅下跌以后,K线远离了MA线,行情通常会出现横盘整理,等待MA线下来。在这个期间形成了整理4浪。在整理时,行情波动通常会比较小,既不大幅反弹上扬,又没有明显的下跌,行情在比较窄的区间里震荡。经历了下跌3浪的股民已经亏损非常严重,心理承受到了极限,并且已经痛改前非,决定只要下跌一定第一时间平仓出来。当行情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整理以后,MA线下来了,行情在MA线的压力之下开始再次盘跌,形成了下跌第5浪。
下跌第5浪:当行情盘过整理4浪的平台时,行情又会再来一次大跌。这时已经经历过风浪的股民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再也不会错过反手做空割肉的机会。于是在行情的跳水中,持股者地闭着眼睛平仓出来。虽然心里很痛,但也没有办法,毕竟长痛不如短痛,少亏比什么都好。当他们面对严重的亏损不得不闭上眼睛割肉时,一刀割了心里长期的压抑终于解除了,心中直叫解放了、解放了。可是当他们睁开眼睛时,又傻眼了。行情开始了反弹,而且一飞冲天不回头,他们把肉割在了地板价上了。。。。行情进入了下一个循环,一波牛市行情又开始了。
  上面的市场心理分析大多数人都差不多,只是程度不同。随着行情的涨跌变化我们的心理也在变化,情绪也在变化,意志也在变化,信仰也在变化。不管是我们,你们还是他们,心理的结构都差不多,在市场投资中我们的表现与你们的表现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以上所描述的上涨五浪和下跌5浪过程中的市场情绪和心理描述适合大多数投资者,我们的投资情绪严重受到行情的干扰,在盘中和盘后的心情和感觉完全不一样。当行情走过以后,我们每一位股民都可以成为股评家或者专家。可以在实战就不是这样的,心理的压力会让我们失去理智,会让我们的情绪失控,会让我们的智商降到最低限度。所以,在行情中容易犯低能错误,在盘后这类错误可能很难出现。
  上面的心理描述虽然没有说行情的时间周期。我想在周K线、月K线上也适合。如果想心理体验更深一些,可以通过做期货或者做股票的短线反弹体会行情涨跌对参与者的影响,在分钟线上也是适合的。上面描写的心理内容可能只是一个主线,显得有些粗糙,但我认为每个人很容易犯这些错误。到目前为止,我也经常在无意中稍不留神也会被这些心理因素干扰,让自己犯下致命的错误。所以我写上升五浪和下跌5浪的心理演变,就是想说明市场的涨跌对我们参与者的心理影响,市场的涨跌促进了我们心理的演变。这是我们亏损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能够赚钱的市场基础。我们要把盈利建立在别人错误的基础之上,了解这些市场心理过程和心理的演变,对我们十分有好处。

  如何来划分上升五浪和下跌三浪呢?
  一般说来,八个浪各有不同的表现和特性:
  第1浪:(1)几乎半数以上的第1浪,是属于营造底部型态的第一部分,第1浪是循环的开始,由于这段行情的上升出现在空头市场跌势后的反弹和反转,买方力量并不强大,加上空头继续存在卖压,因此,在此类第1浪上升之后出现第2浪调整回落时,其回档的幅度往往很深;(2)另外半数的第1浪,出现在长期盘整完成之后,在这类第1浪中,其行情上升幅度较大,经验看来,第1浪的涨幅通常是5浪中最短的行情。
  第2浪:这一浪是下跌浪,由于市场人士误以为熊市尚未结束,其调整下跌的幅度相当大,几乎吃掉第1浪的升幅,当行情在此浪中跌至接近底部(第1浪起点)时,市场出现惜售心理,抛售压力逐渐衰竭,成交量也逐渐缩小时,第2浪调整才会宣告结束,在此浪中经常出现图表中的转向型态,如头底、双底等。
  第3浪:第3浪的涨势往往是最大,最有爆发力的上升浪,这段行情持续的时间与幅度,经常是最长的,市场投资者信心恢复,成交量大幅上升,常出现传统图表中的突破讯号,例如裂口跳升等,这段行情走势非常激烈,一些图形上的关卡,非常轻易地被穿破,尤其在突破第1浪的高点时,是最强烈的买进讯号,由于第3浪涨势激烈,经常出现"延长波浪"的现象。
  第4浪:第4浪是行情大幅劲升后调整浪,通常以较复杂的型态出现,经常出现"倾斜三角形"的走势,但第4浪的底点不会低于第1浪的顶点。
  第5浪:在股市中第5浪的涨势通常小于第3浪,且经常出现失败的情况,在第5浪中,二,三类股票通常是市场内的主导力量,其涨幅常常大于一类股(绩优蓝筹股、大型股),即投资人士常说的"鸡犬升天",此期市场情绪表现相当乐观。
  第A浪:在A浪中,市场投资人士大多数认为上升行情尚未逆转,此时仅为一个暂时的回档现象,实际上,A浪的下跌,在第5浪中通常已有警告讯号,如成交量与价格走势背离或技术指标上的背离等,但由于此时市场仍较为乐观,A浪有时出现平势调整或者"之"字型态运行。
  第B浪:B浪表现经常是成交量不大,一般而言是多头的逃命线,然而由于是一段上升行情,很容易让投资者误以为是另一波段的涨势,形成"多头陷井",许多人士在此期惨遭套牢。
  第C浪:是一段破坏力较强的下跌浪,跌势较为强劲,跌幅大,持续的时间较长久,而且出现全面性下跌。
  从以上看来,波浪理论似乎颇为简单和容易运用,实际上,由于其每一个上升/下跌的完整过程中均包含有一个八浪循环,大循环中有小循环,小循环中有更小的循环,即大浪中有小浪,小浪中有细浪,因此,使数浪变得相当繁杂和难于把握,再加上其推劫浪和调整浪经常出现延伸浪等变化型态和复杂型态,使得对浪的准确划分更加难以界定,这两点构成了波浪理论实际运用的最大难点。
  假设市场刚完成了一个5浪上升,然后一个下跌3浪跟随。那么这个下跌3浪可能是整个调整浪也可能只是整个调整浪的一部分,即此时它只是个a浪。如果它是整个调整浪,那么一个5浪上升就要开始了,如果它只是一个a浪,下一个上升就只能是b浪。我的问题是:有没有可信度高的办法,在波浪运行的早期,判断这个上涨是上升5浪的开始还是只是一个b浪?本来,在一定程度上这个区别并不重要,既然它们都是上涨的。但是一个上升5浪的牛性更足,因此越早知道越好。
  Bob Prechter:对于这个判断,周期和幅度将是主要的考虑因素。一些a-b-c调整浪会用很和谐的比例来调整5浪,但是另外一些调整浪看上去就比较“小”。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另外,5浪上升和b浪上升有些细微的差别。b浪一般是(1)“挣扎性”的上涨;(2)开始短时间内比较猛烈,随后开始疲软。而一个新的第3浪驱动浪往往都是更稳定更持续的。


2、黄金定律
一、神奇数字

  13世纪的意大利数学家斐波纳奇发现了神奇数字。即:1,2,3,5,8,13,21,34,55,89,144……这些数字的前两个之和,等于后一个数字。如:1+2=3;2+3=5;……55+89=144……神奇数字更神奇的是:

  1.前一个数字与后一个数字比,比率趋于0.618034……(无理数)。如:1÷2=0.5;2÷3=0.667;3÷5=0.6;5÷8=0.625;8÷13=0.615;……89÷144=0.618……

  2.后一个数字与前一个数字比,比率趋于1.618。如:5÷3=1.667;8÷5=1.6;21÷13=1.615;89÷55=1.618……

  3.相隔两位的数字相比,比率接近0.382和2.618。如:8÷21=0.381;13÷34=0.382;21÷55=0.382;21÷8=2.625;43÷13=2.615;55÷21=2.619……

  4.0.382×0.618=0.236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神奇数字基本是围绕0.382和0.618发生各种变化,从而衍生出其他的数字,如1.618,2.618,0.236,……因此,股市的涨涨跌跌也与神奇数字有关。

  二、黄金定律

  该定律(也称黄金分割率)认为,任何长度的单位进行分割,0.618和0.382的神奇数字是一个分割点,在这分割点上会产生黄金效果。所以称为黄金定律。如:某人身高1.75米,如果人体比例效果最佳的话,应该是该人的腰部到头部的距离和腰部到脚部的距离按0.382和0.618的神奇数字进行黄金分割,人体才对称协调。如果倒过来分割,此人将显得长身子,小短腿,非常不协调。所以该人的腰部到头部的距离最好是0.6685,腰部到脚部的距离最好是1.0815,此人身材看起来非常舒服。试想如果该人的腰部到头部的距离是1.0815,腰部到脚部的距离是0.6685,这人看上去……

  黄金定律对建筑构图、商业网点的设立、体育比赛节奏控制、合理安排学习工作时间等都有黄金神奇的作用。具体运用到股市中,黄金定律也可以作为参考。

  一般认为,如果股价上升或下跌到黄金分割区域,则发生变数的概率比较大。波浪理论的上升、下跌幅度,其基本计算依据就是根据黄金定律。

  需要注意的是:黄金定律只是一个参考的工具,不能就此武断作出炒股决策,还要参考其他因素和指标。另外,黄金分割点和黄金分割区域是有区别的,不应该教条等待黄金分割点的出现再作出决策,为掌握提前量,实际运用中应该把黄金分割区域的出现作为及时决策的依据。如上面举的人体身材例子,理论上测算该人的腰部到头部的距离最好是0.6685,腰部到脚部的距离最好是1.0815。但是实际中,丝毫不差真正达到此标准的可以说根本不可能。因此,只要此人的腰部到头部的距离大体在0.6685区域,腰部到脚部的距离大体在1.0815区域,就相当标准了,看起来也会非常舒服。

  三、应用之招

  黄金定率用0.382和0.618为黄金系数框算股价上升和下降幅度。当接近这一边界时,股价开始有新的动作(或上或下)。如果不设立区间,上下无限制,则股价计算无限延长。如沪指1999年从1047点起步,它的第一目标位是1047×(1+0.382)=1446.96点。事实证明,1999年6月14日,沪指1999年首次冲上1400点,以最高点报收在1427点,基本接近1446.96点(有一点误差是正常的)。当第一目标位实现后,股指有些不稳,6月15日回调收盘价1387点。但《人民日报》特评文章一发表,股指又向第二目标位0.618发起冲击。否则,很难站稳0.382位区。

  第二目标位是1047×(1+0.618)=1694点。6月25日,沪指最高达1705点,超过1694一些,由于这一区位敏感,股指又发生震动,当日收盘为1593点。后三日,股指在此区域震荡加剧,无法实现第三目标,随即告落。

  假如按设置区间算,则应将沪指设定在1047点至1422点(1998年6月4日最高点)。这样算来:第一目标位:(1422-1047)×0.382+1047=1190点

  第二目标位:(1422-1047)×0.618+1047=1278点

  第三目标位:(1422-1047)×1+1047=1422点至此这一区间的上档位置结束了,再往上计算,则应打破空间了。如果认为上档压力就在1422点,可以这样算,如1999年前一直将1500点作为上档压力这样计算。今后也可能以1999年1756点为主要参考位。这种计算法有一定道理,但在下跌中运用区间法更有效。如1999年最高点是1756点,最低点是1047点,这一区间是709点。此区间下跌档级分别是:第一目标:1756-709×(1-0.618)=1485.16点

  第二目标:1756-709×(1-0.382)=1317.84点事实证明:19997月19日,沪指收盘1479点,接近1485.16点,然后反弹到9月10日的最高点1679点又开始回落。到12月27日,落到最低点1341点,与1317点差24点,比较接近。从2002年、2003年的探底亦可证明1300点的铁底。如果不设区间计算跌幅,那么:第一目标位:1756-1756×0.382=1085点

  第二目标位:1756-1756×0.618=670.79点此算法是将下限设为0,但实际中不可能这样,一般到一个中级底部就会稳住。因此,从目前看,设1047点区域下限计算黄金位是比较现实的。

  2000年上升的空间用黄金定律计算则:第一目标位:1341×(1+0.382)=1853.26点

  事实证明,2000年5月8日达到了1852.90点。

  第二目标位:1341×(1+0.618)=2169.74点

  事实证明2000年8月22日到达2114点,仅差55点。那么跌幅第一目标位是:2114-(2114-1341)×0.382=1819点。事实证明,沪指2000年9月25日最低点跌到1874点,差55点。有意思的是,高低点计算差55点,两者“一抵消”,正好是黄金定律计算的价位。

  如果我们用黄金定律计算2001年第一目标位,则1874+(2114-1874)×0.382=1965点。第二目标位是1874+(2114-1874)×0.618=2022点。第三目标位是1874+(2114-1874)×1=2114点。事实证明,2001年1月8日,沪指最高到2131点,仅差17点。反弹后,理论计算下跌第一目标位是:2131-(2131-1874)×0.382=2032点。第二目标位是:2131-(2131-1874)×0.618=1972点。第三目标位是:2131-(2131-1874)×1=1874点。事实证明,至2001年2月22日,沪指最低跌到1893点,已下穿第一、第二目标位,距第三目标位差13点。

  如果止跌平稳,沪指理论反弹高度不设区间的话,则第一目标位是1893×1.382=2616点。但由于当时的大环境利空情况(如国有股减持21个利空因素影响),所以到6月14日,沪指最高点到2245点就停止上升。所以,黄金定律计算的价位也有失误。必须要参考当时的其他各个因素。绝不能教条运用。

  2001年6月14日,沪指最高点达到2245点,其上升起点按1000点算,上升幅度为1245点。之后开始下跌,其幅度按黄金定律计算,第一次下跌点数为:1245×0.382=475.59。下跌的第一目标区域是2245-475.59=1769.41。即沪指在1769点区域会发生变化(或继续下跌或反弹)。第二下跌点数为:1245×0.618=769.41。下跌的第二目标区域是2245-769.41=1475.59。即沪指在1475点区域会发生变化(或继续下跌或反弹)。事实证明,当沪指跌到1500点区域时(与1475点差25点左右),管理层就出台利好政策力保1500点大关。但是沪指反弹到多大程度?2245点跌到1500点,其下跌幅度为745点,按0.382计算反弹幅度,则反弹285点,沪指反弹的第一目标达到1785点区域。按0.618计算反弹幅度,则反弹460点,沪指反弹的第二目标达到1960点区域。事实证明,沪指在B浪反弹中,2001年10月24日,沪指最高点到1744点。之后反弹夭折。11月16日,印花税降低,股市闻讯反弹到12月5日,沪指最高到1776点后就掉头向下。2002年6月25日,沪指最高点到1748点后就又开始下跌。3次接近1785点区域后杀羽而归。既然无法冲破1785区域,更谈不上冲击1960区域,因此沪指只有继续选择下跌探底。此时按1500点为起点上升到平均压力区域,计算为(1744+1776+1748)÷3=1756。则1756-1500=256。按256点上升幅度计算下跌的第一目标区域是1402点,即1500-256×0.382=1402;第二区域是1341点,即1500-256×0.618=1341。事实证明,2002年11月21日,沪指跌穿1400点,最低到1389点时,沪指有一个支撑,11月29日,最高点到1450点。12月5日,沪指再次跌穿1400点时,又有一个小反弹,即12月23日,最高点到1439点。但是毕竟是反弹,所以沪指反弹完毕继续下跌。2002年12月31日,沪指当日最低点为1348点,接近黄金分割位1341点区域,之后在2003年1月6日最低到1311点后,沪指止跌开始上升。2004年沪指最高到1783点,按黄金定律计算下跌底部为1783×0.618=1101点。事实证明,2005年6月6日,沪指跌破1000点后就开始上升(尽管底部计算有一定差异,但还是有参考作用)。可见黄金定律的作用。

  以上可知,就中长期上升而言,可不设区域上限,短期要设。就下跌而言,不管短中长期,都以1~2年的中级大底部为区域下限计算更具有现实性。如1997年9月23日低点是1025点;1998年8月18日低点是1043点;1999年5月17日低点是1047点。三者平均底部是1038点,如无特别重大突发事件,1038点可作为1997年至1999年的区域下限。今后根据市场底部逐步抬高的情况,再修订区域下限。如2001年、2002年、2003年的平均底部区域在哪,是1700点、1500点还是1300点,这需要有一个观察、探底的过程。一旦这个探底过程基本结束,(如1997年至1999年,1000点就是大底。)假如1300就是大底,那么可以此计算今后二三年上升空间。第一目标位:1300×1.38=1797点。第二目标位:1300×1.618=2103点。见沪指图。

  用这个办法运用到个股身上,原理一样,您可以寻找某个股底部和顶部,再结合大势分析,从而又赚指数,又赚钱!

  如古越龙山(25.11,-0.10,-0.40%)(600059),1999年10月28日最低价为10.25元,那么它上升高度:第一目标位:0.25×1.382=14.17(元)

  第二目标位:10.25×1.618=16.58(元)

  第三目标位:10.25×2=20.50(元)事实证明,2000年2月15日,最高到达16.70元,与第二目标位差0.12元。如果再冲,就应实现第三目标位,但未实现,开始下跌(当时大盘也短期下跌)。这时理论计算该股下跌为:第一目标位:16.70-(16.70-10.25)×0.382=14.24(元)

  第二目标位:16.70-(16.70-10.25)×0.618=12.72(元)

  第三目标位:16.70-(16.70-10.25)×1=10.25(元)事实证明:3月14日最低到11.80元,正好落在第二目标位与第三目标位之间,上下相差0.92至155元,比较吻合。

  如果计算反弹高度则:第一目标位:11.80+(16.70-11.80)×0.382=13.67(元)

  第二目标位:11.80+(16.70-11.80)×0.618=14.82(元)

  第三目标位:11.80+(16.70-11.80)×1=16.70(元)事实证明:第二目标达到,2000年4月20日最高价涨到14.78元,差0.04元。第三目标基本达到,7月5日,最高价达到15.55元,差1.15元。而此时大盘指数也正是开始创2000点新高的起点。

  可见有机结合分析大盘和个股,运用黄金定律可赚指数,又可赚钱。

  当然在运用黄金定律计算时,千万不能死教条,一点都不差不可能,有时差1元、2元也是允许的。即假如古越龙山涨到14.80元或15.00元,您也要卖掉了。

 

文章评论